读完《寻找家园》,觉得这本书几乎就是杨美玲芳先生的自传体随笔,先生记录的是其身体和灵魂悲悯的漂泊历程。许久,一种飘忽不定的伤感与挥之不去的岑寂情绪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感受不到当年的光荣与羞惭,也体会不了沉溺于历史长河中的快乐与苦难。尽管那段痛不欲生的日子与我们有着时空上的分离,但是从先生的字字句句中,伤痛和绝望的记忆,成长与生存的艰辛,冲击着读者的心绪,让人读完便难以释怀。
因为了解杨美玲芳先生传奇般的人生轨迹,开始读书中《自序》的时候,我本以为作者会以一种激烈而壮怀的基调向人们诉说那些不幸的日子,会对那个时代进行讨伐式的评议,甚至会加入个人主观的质疑和声讨。然而慢慢地一篇篇阅读下来,才发现先生的文字是灵动而柔性的,淡然而舒缓,他以文化行者之眼去审视远去的历史,以哲人之心去阅读这个世界,以朴素宁静的文字温婉地道出内心的困惑与苦难。“……除了活着,还有更多。更多之一,是意义的追寻,化作文字。早年冒这个险,是因为心灵的需要。窒息感迫使我用手指在墙上挖洞,以透一点儿新鲜空气。空虚感迫使我盗窃公产,想偷回一点儿被夺去的自我。机会很少,‘作品’更少。自己是肮脏的罪证,保存比写作更难……”
先生原来是大家,是大师。文字上是这样,生活中更是。
读《寻找家园》的时候,我总是处于一种恍惚的沉思中,一边读一边会暗自发问,文字到底有多少重量,使得阅读的人有着不可言喻的惆怅,随着字里行间一起沉沦,难以忘却。寥寥数笔,写满往日情怀的烙印,写尽花开花落的瞬息,写完岁月年轮的变幻,它凝聚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悲情。所以,需要怎样的一副胆量,怎样的一颗柔软之心,怎样的一种视角才能在漫长的时空中拾起沉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