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沉浮归正道,世间美景丹青染;胸有丘壑祥云现,心无杂念此生安。”这四句话,正是书画家张林玉老师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写照。张林玉老师出生于中国燕赵大地的一个书香门弟,爷爷、姥爷、姑姑、大哥都喜欢舞文弄墨、笔染丹青。尤其张林玉老师的爷爷,是当年、当地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文武双全。张林玉老师记忆中的印象,爷爷双手使一双几十斤的锏,武功在当地无人能敌,并且性格豪爽,广交各方朋友。爷爷的文才奇佳,胸中诗书千卷,还可以双手同时书写梅花篆字,并且左右手写的内容都不一样。这种“绝活”估计在当今书画界也寥寥无几。
张林玉老师的姥爷在当地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有意思的是,姥爷不识字,但不管什么样的字,哪怕是“二王”的碑帖,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写得惟妙惟肖,与原作不差分毫,自称“画字”。当年找姥爷求字画的人络绎不绝,院里经常排长队。
可能受前辈基因影响,张林玉老师在书画方面天生就兴趣盎然。然而,张林玉老师出生后的前二十几年,却丝毫未碰触书画领域。什么原因呢?张林玉老师出生于文革后期,正赶上文化衰落,中国传统文化被打倒批臭,并且因为家庭富农成份,文革中受害颇深,家道大为衰落。此时期出生于乡土的张林玉老师,没有机会接触艺术领域,倒是受了八十年代“少林寺练武风”的影响,喜欢并钻研上了武道。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张林玉老师,生活极为坎坷,十二岁即离家漂泊,饱受世间饥寒,看尽人情冷暖。既经历过“抬头望月不见亲”的伤痛,又深尝过“虎落平滩被犬欺”的无奈与悲怆。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莫测,无论被红尘的利剑穿透了多少次,张林玉老师的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光明和美的向往与追求,他始终在心灵深处有一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定会是自己生命的写照。苍天有眼,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林玉老师得遇高人,指点迷津,顿时茅塞全开,瞬间悟透人生玄机,幡然梦醒。从那时起,他渐渐放弃胸中一切争斗与怨恨之心,开始用一双平和的眼睛看世间,发现原来世间人各有异,犹如高山流水,高低并存;山林丘壑,各亦有道。大可不必争来斗去,宽容与慈悲是医治心灵的最好良药。心,静了,怨天尤人的情绪再也不能再冲击他的世界。渐渐的,他走入了书画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能够抒发他胸中的朗朗正气;这个世界,能够开启他太多“天人合一、大道无求”的美妙境界。他用他的笔,写出了自已半生起落的大结局;他用他的画,描绘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光明正道在人间”的美妙境界。
那天有个画家朋友问张林玉老师:“您这仿古山水源自于哪个流派的呢?”。是啊,哪个流派呢?当时无语。夜间,窗前,面对一弯朗月,静坐于床,闭目凝思,哪个流派呢?恍兮惚兮之时,他仿佛身处自已所画的一幅仿古山林仙境图中,恍忽中,一位位古人,皆来拜访。那些历代的书画名家,唐、宋、明、清,一代代流传的一幅幅山水画,背后都有一个个典故,那些一位位山水名家,有清逸的,有高俊的,有豪爽的,有孤性的,还有亲切可人的,原来他们都曾与我为朋、为亲、为友。怪不得当年他一拿起笔,就觉得自已与毛笔这样有缘,怪不得当初看故宫藏画,就觉得如此熟悉,提笔熟练极快。
也许在历史上,自已也曾演绎过“高山流水,摔琴谢知音”的怆美,也曾演绎过“山林遇故友,小酌邀明月”的清爽悠长……这些画面,都化作一幕幕绝美的历史境头,溶入他的胸中,那些古人,那些画家,那些典故,那些山水,清风明月,绿水山林,弃恶扬善的,归隐山林的,都来到他的画笔下,源源不绝的流淌于他的六尺宣纸之上。这就是张林玉老师画笔下的源头,不需派系,没有门类。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血液中,静静的流淌。
这,就是张林玉老师画家生涯的原动力;这,就是张林玉老师所向往的绝美境界。
作者简历:
张林玉,字世真,号大隐山人,男,1974年生,祖传绘画技法,毕业于洛阳大学牡丹艺术创作研究院,师从牡丹名家孙钰德教授学习立体牡丹技法,后又进修于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跟随山水名家曾刚学习彩墨山水技法。其笔下牡丹绚丽多姿,栩栩如生;所画山水大气磅礴,笔触细腻,美不胜收。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福林阁国画院院长,北京东方艺术天地艺术顾问,河北省榜书协会会员,北京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中国网实力派签约书画家。
东方艺术天地新闻推送热线:13910599298 冀老师
书画艺术品收藏热线:15611011227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