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技法在笔墨上,而修养是在画面上。一幅作品的好坏,层次高不高,完全取决于画家的内在修养。这不是一般画家所能察觉到的。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只有真情流露便自然产生的情感才能表现出感人的作品。画家用心灵窥视这个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景象时,便在理想的道路上进行了深层的寓意思考。这就需要一个画家耐得寂寞,走过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才会真正体会和感悟到中国画创作是集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中国画是笔墨语言,但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来不得半点虚伪,它完全是靠画家学养、功力和天赋来完善的,缺一而不可为。因此,中国画所产生的作品意境也各有不同。只有博览群书,灼热之情才会自然流泻于笔端。笔者前不久看的由周玉波先生编的《老民歌、老民谣、老情歌》一书,其中说的一句话“民歌就是迫切的情感焚烧于心便自然流出于口”,这是对传统民歌、民谣等最贴切的描写。都是传统文化,情出一辙。而中国画创作是画家用其形象思维通过一个长时间甚至一生的磨练方能出作品的一种事业。这当中还要具备其应有的各种能力。否则终欲而不达。正是如此,当代许多中国画家凭着多年对历史知识和中国画理论的研究,从书法写起,苦练基本功。并不断深入自然,深入生活。在自然中得山水之气造化自己。在笔墨间苦读人生,百炼钢成绕指柔。观他们的画,苍茫间见沉稳,细微处见真情。是意境的美,是画家对生活热爱的美,是心灵流露的美,是乐山乐水仁智的美。诸如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等大家对画面构图的驾驭能力非一般画家所能为。他们常以饱满而轻松的用笔方法使画面自然灵动。这要有得于他们对中国画技法的运用,率意中求平稳,以表达画家心中对山对水对自然的一种逸气。这也是画家对自己胸怀释放的一种表现。李可染大师的“师其心,而不师其技”,使得他在创作时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很高的升华和得意而忘形的象外思考。苏东坡的“消散简远,秒在笔画之外”,主张平淡清心的逸格。这就是依据画家的综合素养。而意境之美是无法言表的。漫长的创作过程是靠文化积累,惟有亲自实践,深入其中,走过这过程,方得知中国画艺术的深奥和博大。
在中国画大家的作品中,不管是巨制大作和方盈小品都能显现出画家心中逸气的一种表现。这是他们多年饱读经书,学养流露画面的一种文气。这不是一般画家所能及。“文气”一说,最早提出的是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曹丕,他说文章要以气为文。他们的创作意识正是以文入画守墨澄怀。多年的韬光养晦,才有不凡脱俗的笔墨语言真情迸出。这是画家对天籁奇观的脱俗再现。这是中国绘画所展示的理想。这些无声的语言既是无尽的梦想,又是对现实的理解、提炼和观照。将山川纳于广博的胸怀,以超逸的胸襟来观照这个世界,观照大自然。
艺无古今,法无定法。中国传统绘画语境的设立是精神达意,抒以写意。中国画的语境积累了太多太丰富的内涵。使人们看她犹如莫测的大千气象。绘画之境与绘画这之间本为一体,诗画也为一体,中国画和中国的诗词歌赋一样,都是一种语境的表现。宋欧阳修先生也说,“古人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得意忘形知者寡,不惹见诗如见画”。古人言之,追求者攀之,而现代画家真正能理解者少之。
苍松
当代许多中国画大家的画面处理常以泼墨为主,诸如安徽的郭公达先生、张乃冬先生等,下笔肯定,绝处逢生地较多,故画的灵动,随意为佳的地方显得漫不经心。而这正是画家们用意的地方,给观者感到很是接近自然中的一树一木,一山一石。细观很有感情,远看和亲切。他们的作品均以冲击力很强的笔法而引人注目。这是画家的主观情绪和精神气质以及内在心声的情感和对意境追求,也是中国山水画独有的艺术表现。
黄山云
当今画坛不缺画家,而缺少的是有文化思想的艺术家。在过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画家失去了对艺术的真诚,失去了生命的冲动。作品中空留浮华的表象与简单的笔墨程式。如想成为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就应该真诚地对待艺术,要有热情的向往。一位成功的画家不仅按照上述所做到,也正是沿着这条通往艺术家的大道艰辛地走着,用他们朴实的情感,执着的艺术理念,一直坚持着。而朴实的情感正是升华出智慧的基础。画家们在追求探索传统中国画精神本质时,应体会中国画艺术的超然、抒意和传统精神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应抒发内心情志的作品,以生动为自己的艺术语言。自然恩泽于我,我将视为终身创作源泉。“墨海无涯苦于道,彼岸心耀有精神”。衷心希望中国画画家们始终秉持中国画精神,创作出为时代而歌的精品佳作。
周可夫(著名画家,上海周浦画院画师)
著名书画家周可夫作品欣赏:
春晓
坚韧不拔
深山幽谷
云起群峰秀